守護行動:
標籤: 過往足跡
生態工作假期與生態調查有什麼相關呢?在開始一場生態工作假期之前,要經過將近一年的生態調查,才能開始招募志工前來協助。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因為,生態調查在在工作假期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要盡興在這個地方玩樂,也要先了解這個地方的每一吋土地的美麗和需要。這些調查中的收獲與祕辛,在這裡大公開囉!
台東成功信託體驗園區之調查紀事:不如叫它信託蝴蝶園區
在氣候上,台東沒有四季分明的感覺,年均溫24.5℃,或許這樣的關係,紫斑蝶這類在全世界唯二會同步遷徙的蝴蝶,選擇在台東的海岸山脈尋找谷地好渡過冬天,而位在台東成功鎮的信託園區也是紫斑蝶所選擇渡冬的一塊寶地。
園區原先為一廢棄柑橘園,按理來說,喜食柑橘類植物的無尾鳳蝶竟未在園區發現過,沿著產業道路上,當陽光開始灑下,眾多的紫斑蝶、青斑蝶爭相吸食大花咸豐草的花蜜,在台北開始轉冷的10-12月,沒想到園區此時正是群蝶亂飛,斑蝶類擅長滑翔,優雅的尋覓花叢中,不同於斑蝶類,鳳蝶類的蝴蝶則猶如驚慌逃竄的灰姑娘,大鳳蝶、紅紋鳳蝶以及青帶鳳蝶這樣園區常見的鳳蝶,經常是在你眼見竄過,毫無規則的飛行路線,要牠定格讓你觀察還真是難。
因園區的豆科植物山葛是優勢植物之一,因此吸引許多白波紋以及小白波紋小灰蝶,牠們就像是童話故事裡的小精靈,在略帶潮濕的地面上吸水休息,向陽坡面是禾本科植物的王國,吃這類植物長大的小波紋或是江崎波紋蛇目蝶則是在陰暗與光明的環境交接處探詢著,喜食蕁麻科的姬黃三線蝶則是有時在地面展翅吸水曬翅,有時又飛到枝頭宣示領域。
在這裡只要天氣好,蝴蝶就會一直陪伴你,讓你賞心悅目、心情舒爽,因此要稱園區為蝴蝶園區時不為過。
那個可以吃!那個可以用!
在阿美族的眼裡,園區眾多的植物都是有益於人類的。「月桃」是產業道路沿線相當常見的植物,通常是在4月份就開始陸續綻放成串的花朵,渾然天成的花朵大小恰好可供蜜蜂鑽入採蜜。阿美族深知月桃的妙用,葉子可以拿包粽子,葉鞘曬乾可以編成飯盒或容器,或是做為繩索,另種子俗稱「仁丹」也可食用,提振精神。
另外園區常見葉子掌裂的五加科植物「蓪草」,早期原住民常利用其白色柔軟的髓部當作瓶塞,或是製作成游泳圈,取其耐熱有耐水的特性。而先鋒植物草本類的五節芒,則是曬乾鋪設在傳統部屋的屋頂上,另外許多我們眼中認為是蟲子食物的草本類植物,阿美族人則是將之視為野菜,烹調成道道佳餚,例如像山蘇、過貓、黃藤的藤心、昭和草(俗稱飛機草)等等。
以人類的時間來算,森林復育、次生演替原本就是一條漫長的路,本園區雖荒廢多年但仍在療傷當中,須要給予極大的耐心等候和自然的關愛,但其實生態就慢慢地回復甦醒過來,在調查過程中,常在產業道路或是乾溝處,發現到山羌如巧克力球般的便便,山羌是相當敏感害羞的哺乳動物,有牠的存在代表整體環境的穩定性。
生態調查猶如醫生看診,去了解園區的概況,包括植物(包含物候)、昆蟲、哺乳動物等,我們可以藉由這些資料,去診斷園區生態環境的健康狀況。
陽明山雍來溼地:調查要練就水上飄
都在做啥?很多人上過陽明山,都知道七星山有一溼地夢幻湖,但是其實在它的對面也有一個迷你溼地「雍來溼地」。雍來溼地原本為一礦場的洗石池,2005年將這池子重新改頭換面,期待它成為一個具有多樣生物兼具環境教育的溼地園區。自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就跟雍來溼地程關係密切,每個月都會固定做調查,而在3-9月則是每個月會在雍來溼地進行生態工作假期。
溼地最重要的三元素,就是水、土讓和植物。因此針對這三要素去做溼地的環境監測,並依三個面向(物理、化學與生物)來做調查,目前在雍來溼地調查的項目如下:
1.物裡面相:氣溫、水溫、濕度、水深、水池面積大小 圖
2.化學面相:酸鹼度、溶氧量、濁度
3.生物面相:施設樣點內各種植物之群落覆蓋度、群聚度,另外尚有水生生物的調查,並記錄出現在溼地範圍內的動物以及陸生昆蟲的物種。
藉由每個月的調查資訊,我們可以了解到,水量與水溫的季節性變化、水的酸鹼度變化、低溶氧與水生生物的關連性、水生(溼生)植物的消長情形以及物候等。
用生命在做調查
一個人在溼地做調查是一件危險的事,恐有深陷泥沼、無法自拔的危機。溼地猶如是大地的海綿,可以容納那些不透水路面的逕流水,溼地的土應該叫做稀泥,容易讓你陷在其中並往下沉,因此棲地調查員通常要有一身好功夫,行走速度要在穩中求快,形如水上飄,但安全起見,結伴調查才是王道,號召之下,一些長期與電腦為伍的同事,總是爭相報名,到陽明山踏青吸收芬多精,並協助調查,工作與休閒同時進行,工作變成是件快樂的事,即使是陷入溼地裡爬不出來也覺新鮮有趣圖,也因此,同事間現在的問候語有時候也會冒出「你上雍來溼地了沒?」。
生態調查讓工作假期變生態
工作假期就是在結合休閒、勞動與社會(環境)公益,讓我們的假日不是只有逛街消費、大吃特吃或是人擠人的觀光渡周末,這兩天我們可以讓它是具有公益性更可以提升自我身心靈。
其中生態工作假期既以生態為主體,就是要對我們的環境生態做出友善的貢獻,因此事前的生態調查工作就很重要。調查結果可以提供給棲地經營管理員,現在環境狀況出了怎樣的問題,需要志工協助怎樣的處理,或是環境有哪些生物或環境是做為環境教育相當良好的素材,可以在最低承載量下,讓志工去體驗自然的美好,體驗後內化並轉化出真正愛護環境的行動,這樣的環境教育才有意義。
以台東成功環境信託園區為例,物候調查,可以讓我們得知小花蔓澤蘭的花期,因此就必須在尚未開花前來防除,我們深知要將它徹底除去的困難,但在移除蔓澤蘭的過程中,就隱含著外來種危害的問題,再經由工作人員的引導反思,這些志工都可能變成種子教師,再將這樣的資訊往外傳遞。
而陽明山雍來溼地,經由長期的調查資料,可以了解水生植被在各個季節的消長情形,特別是加速陸化的李氏禾,在每個溼地都是寶的前提下,為了減緩溼地的陸化,在李氏禾生長特別茂盛的季節,考量溼地所能承載最低人數的原則下,讓志工藉由生態工作假期,協助適度移除過量的李氏禾。
生態調查猶如是在探險,每次調查都會有不同的驚喜與發現,每一次發現都讓人覺得,每一塊棲地都是寶貝,因此生態調查與環境監測是棲地經營管理之基本要件,去了解棲地環境裡的寶貝,才有可能規劃出友善環境的經營管理模式,再透過生態工作假期來讓人重回大自然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