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行動:
標籤: 田間記事
11/11是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紅的光棍節,這天,台東縣環境教育中心志工大哥大姐們來訪比西里岸部落,參觀學田。學田裡長了許多在地阿美族人喜歡吃、喜歡用的民族植物,是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呢?
志工們剛到學田門口,一眼就被學田門口那株從鄰田攀爬過來的粗壯黃藤吸引住。
志工們大部分來自台東縣本地,對藤心這道食物大概都不陌生,但也有不少人沒吃過、或是不知道藤心原來是從哪株植物取材而來的。
黃藤全身長滿銳利的勾刺,莖葉上的勾刺可幫助它往上延伸攀附其他植物,以吸收陽光。
前端成熟老了的莖可以拿來做為藤條,是部落居民小時候的夢魘,看到它就準備開溜了。
但同時,藏在尖刺皮下的黃藤心卻是美味的食材!部落老人家告訴我們,從前端沒刺的部分與有刺部分交節處數大概六段,取下後削除待刺的外皮,裡頭的嫩心就是藤心,阿美族人最喜歡拿來燉煮排骨湯。苦苦的藤心配上溫厚的排骨湯頭,是風味美食之一絕。在尚未發展出人工種植前,野生的黃藤長在山林間,並非隨處都有,如果有節慶聚會需要,都要特別去山中拿取,是很珍貴的食材呢!
愛食藤心的阿美族人,如我們學田的地主mamo Fusay就乾脆在自己的田裡種植黃藤,想吃去田裡拿就好。
黃藤的皮也是阿美族人蓋房子時會用來綑綁固定用的建材。在比西里岸傳統領域內,就有一個拿黃藤的秘密基地–Capak,是過去族人要蓋房子時都會去取材的地方。
(詳情就留待傳統領域解密系列來解密吧~)
走進學田梯田區,一階白一階紅的棉花與洛神也相當吸睛,大家都穿過棉花製品、吃過洛神,但可不一定看過本尊,志工們都覺得相當新奇。
洛神花上回剛採收過一次,新冒的芽正慢慢長大。學田的棉花也正開花、結果,毛絨絨的棉花從一朵朵爆開的棉鈴中冒出來。志工上山前才剛下過一陣雨,難得放晴一陣,就請志工們動動手幫忙採收,以免棉花們繼續被雨淋濕。
學田棉花種植不多,10幾個人一下就收成完畢。有志工開玩笑說「收成的人都比收成的棉花還要多了」。在學田,我們強調的是一種循環,如果我們還沒有那麼多的需求,自然也不會種植那麼多了。
在都歷部落,有一位阿美族老人家「棉花婆婆」,是東海岸阿美族部落中碩果僅存,還會以棉花捻線製衣的國寶阿嬤。學田小農夫希望可以跟這位婆婆學習,之後就可以自己的棉花自己種又自己捻囉~
民族植物往往可以帶出一個地方或族群的許多故事,若因休耕、噴藥或是因為被整平成海景農地而全數消失,是不是也有許多地方的故事會因此佚失了呢?學田希望留給它們一塊地,一塊希望。
【延伸閱讀】
原視報導:都歷棉花婆婆 循古法製阿美傳統服
ETtoday東森新聞雲報導:「棉花婆婆」身懷失傳絕技 古法織衣1年做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