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用「塑」成癮,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7個以上, 年平均使用量782個,相較歐盟國家, 年平均每人使用量為198個,台灣人使用量是歐盟國國民的3. 9倍!全台灣加總每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 濫用結果甚至從海岸廢棄物汙染情況即可以一窺一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指出, 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各團體所共同完成的2013年台灣海洋 廢棄物監測結果,數量最多的就是塑膠袋與紙袋!除此之外, 其餘前四名分別是免洗餐具、瓶蓋、吸管和玻璃瓶!
這些海洋廢棄物不僅破壞景觀,未經過妥善處理而進入食物鏈, 對人體健康危害也不輸餿水油, 目前科學家即在研究塑膠垃圾在自然界碎裂成塑膠微粒後, 透過食物鏈對於生物體的影響。 2013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環島踏查發現台灣多處海岸滿佈垃圾 , 2014年海洋日淨灘活動現場志工直擊老鷹誤將海中的塑膠繩當成 獵物後捕抓起來,在在顯示這些一次性用品已對生物產生危害。
一次性用品的危害不僅止於此, 遠在它們透過食物鏈影響到人類健康的時候,早已透過民眾的嘴巴, 影響我們和下一代的健康。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說明, 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各式各樣、各種材質的塑膠用品,包含PVC、 PET、PP,妥善使用下或許對人體無害,然而實情是, 要探究塑膠對人體的危害,可以透過它的製造到廢棄的整個過程, 檢視它們對人類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傷害。謝和霖進一步解釋著, 塑膠的最終原料來自石油, 而石油的開採過程即有可能漏油造成環境污染。經由提煉、 裂解後製成塑膠微粒,為了讓塑膠有五顏六色或更穩定, 此時廠商會添加塑化劑、含有重金屬的染劑和安定劑、阻燃劑等。 例如:PVC合成後要製成產品時必需添加安定劑和塑化劑( 鄰苯二甲酸酯類,如DEHP), 而以PVC製成的保鮮膜覆蓋在魚肉上, 即便在冷藏狀態下都會釋放塑化劑。而這些廢棄的塑膠, 如果含氯後燃燒會產生戴奧辛,而燃燒保麗龍則會產生芳香烴, 個個都是來頭不小的有害物質,都可能致癌、傷肝、 傷腎或使雄性雌性化!
而談到塑膠如何進入海洋生物食物鏈,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提到近來歐美國家相當重視塑膠微粒的影 響,已經有許多相關研究。 而比利時科學家就發現在德國養殖牡蠣體內採集到塑膠微粒, 約15g的牡蠣可蒐集到7-8顆微粒。 雖然目前並無塑膠微粒危害人體健康的研究, 但是這些塑膠微粒會吸附環境中的有毒物質, 還是很值得關注進入生物體後是否會釋出而影響健康。
大眾普遍認為把垃圾送上垃圾車就是完整的處理, 然而根據環保署統計資料, 台灣的垃圾掩埋場距離海岸1公里內或河岸500公尺內之公有掩埋 場有102處,在風吹日曬雨淋或浪擊下,部份垃圾早已裸露在外, 隨時可能被大浪帶回海中。 如何杜絕這些垃圾持續危害我們的地球和健康?「Ubag – Your bag, my bag! 二手環保袋循環計畫」發起人之一的陳堯睿認為:「 改變民眾用後即丟的消費習慣或許才是根本之道!」
塑膠瓶和保特瓶在消費者手中停留約20分鐘,而塑膠袋可能更短, 約只有幾分鐘,卻成了環境中幾百、 甚至上千年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陳堯睿解釋,有感於此, 一群年輕人想要改變大眾用過即丟的消費習慣,發起「Ubag – Your bag, my bag! 二手環保袋循環計畫」,他們說服店家、團體, 甚至圖書館,成為二手環保袋或紙袋的收集站, 讓大眾捐出家中多餘、閒置的環保袋, 另一方面提供給忘記或需要袋子的顧客, 大幅增加這些袋子的使用率、讓資源更加有效利用!
如今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對於塑膠袋濫用議題早有警覺, 因此提出報告書建議全歐盟28個會員國以兩階段減量目標, 希望法規生效後3年內減少50%的塑膠袋用量,而在5年內,也就是2020年,能減少80%的用量。
孫秀如說到,9/20為2014國際淨灘日,世界各國, 甚至台灣各地都將有響應活動。然而當大家努力淨灘時, 台灣卻還有海邊的垃圾掩埋場裸露在外,例如:八斗子垃圾掩埋場, 她呼籲政府立即處置這些海邊垃圾掩埋場;民眾除了響應淨灘, 從現在開始使用環保袋,估計到年底前將省下275個塑膠袋; 而商家則可以「不主動提供塑膠袋」或營造無塑環境, 政府和民間一起做出改變,從源頭減量, 才能還我們一個美麗的海岸!
裝置藝術–塑人「袋安那」
身披275個塑膠袋, 為一人一天使用2.75個塑膠袋的情況下,從9/ 20至年底的塑膠袋使用量,展示台灣人濫用塑膠袋之情形。 而塑人「袋安那」 的胃部裡也充斥著由各項透過食物鏈傳遞到人體內的塑膠微粒。 希望透過實體的展示,讓民眾驚覺到若沒有覺知的繼續使用塑膠袋, 從現在到年底,這三個月的塑膠袋量就足以淹没一個人。 而這些問題,也許幾個購物袋就可以解決。
「垃圾追追追」短片—從垃圾製造到垃圾掩埋場
VIDEO
透過影片記錄呈現目前台灣多數海岸滿佈各式塑膠垃圾, 以及濱海垃圾掩埋場受海浪沖刷而外漏的現象, 而2013年台灣海洋廢棄物監測行動結果也顯示, 在台灣海岸最常見的垃圾為塑膠袋及相關免洗餐具, 藉此呼籲民眾從源頭減量開始,自備購物袋及餐具; 而商家也能主動提供可重覆使用的餐具; 至於政府則應儘速處理並解決海岸及河岸邊的垃圾掩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