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A logo

淨灘小工頭的心內話

  • 作者 TEIA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日期 2020.12.25
2015年9月08日 星期二

日前,哥斯大黎加研究團隊從一隻欖蠵龜的鼻腔中抽出一隻完整塑膠吸管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不要再亂丟垃圾,而非拒絕使用塑膠吸管。感到不解的我,忍不住在臉書上發牢騷,才被朋友提醒,一般人的反應通常都是不要亂丟垃圾就好了。這也讓我想起,或許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而我又是怎麼開始轉變的呢?

原來也是海龜牽的線

在2013年中離開工作了三年多的傳產公司,揹起包包就這麼搭上飛機、又轉了船,最終踏上望安的土地,開始兩個月的海龜保育志工生活。在此之前,不曾有過那麼長的時間待在海邊、待在一個踏出門幾乎就是大自然的地方。

配合海龜繁殖季晝伏夜出兩個月的我,走過、甚至躺過大約1/3的望安沙灘,這期間也曾在研究生的號召下進行淨灘,但我還是不覺得沙灘有什麼問題。

海邊的垃圾?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這不是很正常嗎?甚至我們在作業中還會撿沙灘上的寶特瓶來做標記呢!

和同伴一起在海邊

一頭栽進相反世界

「暑假」結束,生活似乎應該要回到正軌,但這軸心就這麼空轉了一年,終於得面對我似乎已經不想再回到企業工作的心。這時很神奇地看見了海洋專案執行的徵才,就這麼栽進了一個新世界,初期的衝擊在在讓我感到:「啊!這裡真的跟我過去的生活差好多啊。」

首先是日常習慣,購買物品的時候,自備購物袋只是基本,同事們所選購的物品都是以包裝最少為優先考量。過去外食時,大家總習慣算好人數、拿齊所有餐具連同衛生紙。但現在,協會的同事不僅避免使用多餘的餐具,連衛生紙也儘量減少使用。甚至萬一需要外帶,大家均會備妥餐盒、盤子到店家盛裝。

而在工作方面,第一次踏上真實的國聖埔海攤時,「怎麼真的會有這麼髒的沙灘啊?」,這片沙灘帶給我很大的衝擊,也想起同事分享的海洋廢棄物議題的廣泛程度以及嚴重性,看著這片沙灘竟然感到有些許無力。

14611863218_ff727b3448_o.jpg

過去我的思考方向總是以方便為主。想喝飲料就買,寶特瓶、手搖飲料沒有一天一杯,至少也是一週好幾杯;外出用餐也不會攜帶環保餐具,店家若有免洗筷也絕不選擇環保筷,朋友們都勸我用環保筷,我甚至還會回「我又不怕上面的添加劑」、「用免洗筷夾麵才不會滑掉」等一句話激怒環保人士的經典句。

但接觸海洋事務後,開始瞭解海洋廢棄物的來龍去脈以及後續影響,原來海洋廢棄物不全是遊客的責任、原來回收只是讓大家可以放心繼續使用的煙霧彈、原來我們一直在濫用塑膠……好多的原來,讓我開始覺得:我們是否正在自我毀滅?

有趣的是,現在換我變成「一句話激怒環保人士」中被刺激到的對象,和朋友分享相關議題的結果,大多令我感到挫折:「所以,現在的工作就是撿垃圾嗎?」、「怎麼可能自己帶餐盒去裝,好不方便」、「那就靠你們了啊」。慢慢的,我也發現強摘的果子不甜(笑),於是我改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視話題拋些簡單的資訊或是乾脆提出實際替代方案,例如:聚餐時就直接篩選掉會使用免洗餐具的場合,或乾脆包包內就多帶一雙環保筷。

做了,就會不一樣

其實,不論是對外分享淨灘時的討論,或是對內的自我對話,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淨灘的意義是什麼?真的可以把海邊垃圾都撿完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裡盤旋。

直到一次淨灘行動,遇到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們到國聖埔沙灘遊玩,「這個沙灘的垃圾有點多,要注意安全喔!」我提醒道。講完卻忍不住在心中苦笑了一下。

回想我記憶裡的第一片沙灘,細軟的沙、沁涼的海水,腳下的沙子隨海水流動,那觸感彷彿都還留在皮膚上。但現在,尋找一個滿佈廢棄物的沙灘,似乎遠比尋找一個乾淨、遼闊的沙灘來得容易許多。

曾幾何時,我們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還要擔心是否會被自己製造出的廢棄物傷害?而在校園演講的過程中也發現,現在小朋友所認知的海邊,似乎滿佈垃圾已是常態。

漸漸我明白,只靠淨灘,或許無法將沙灘上的廢棄物都清除。所以協會真正在做的是長期監測、統計數據,並運用到環境教育上,藉此影響民眾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現在,我更加看重每次可以分享海洋廢棄物議題的機會,每道在台下聚精會神的目光、每位在演講後留下互動的聽眾,我都很珍惜也期待這些漣漪終能形成海浪。每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我期待能集合眾人的力量,只要開始行動,終能扭轉現況,還給下一代一個可以親近的自然。

16033561000_f08199c79d.jpg

轉變與付諸行動,或許就在一個轉念之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