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承載許多歷史記憶的華光社區,不敵土地開發衝擊,多數建物被拆除。 攝影:賴品瑀/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 |
近年來,松山菸廠、台北機場、華光社區、陽明山美軍眷舍、文萌樓、神岡浮圳,還有各地的日式宿舍,台灣許多古蹟的保存,在面對「開發」的浪潮時,經常面臨爭議或困境。在發展的巨輪下,文史保存只能是微弱無力的呼聲嗎?
致力於保存文化襲產的美國信託組織──歷史保存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創立於1949年,努力保護「歷史發生的地方」,使當代的人們能和多元的過去保有連結,以串連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她們最近出版了新的季刊以及一系列部落格文章,由該組織副總法律顧問Tom Mayes主筆,並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討論「老地方為什麼重要?」嘗試從各更多元的角度,具體且深入思考文史保存的意義。
美國歷史保存國民信託目前也正在舉辦短片徵件,邀請關心文化襲產保存的民眾自拍錄製30秒短片,說明對自身而言「老地方為什麼重要?」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與理由,我們先來看看專業的歷史保存工作者怎麼說吧!
- 老地方帶來連續性,提供人們身在歷史長流中的歸屬感:
這個世界不斷改變,有歷史的老地方讓人們能在這持續變動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因而感到穩定與平衡,這對人們的情緒健康也是很重要的。音樂家Ben Folds說:「我喜歡在有歷史的地方演奏音樂,我會想到過去曾經在這裡演奏的偉大音樂家們,我喜歡這種屬於歷史長流中的一部分的感覺。」 - 串連歷史與記憶的時空:
老地方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這些歷史空間或建築物串連起了不同的時空,讓現在的我們能一窺過去,發生的事件、存在的人物,使這些事物的來龍去脈、歷史及文化的演變更容易理解。老地方也幫助我們記憶與回憶,很多人一生中最初的記憶都是關於某個特定「地點」的,再次看到這些能夠喚回很多回憶;所以,「老地方」不一定需要非常悠久的歷史,她們也有可能在一個世代中即形成對人們而言重要的意義。 - 建立自我的認同:
老地方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從何而來、我們是誰。這些祖先們居住過的地方、教堂、墓園、街道、校園見證了我們的歷史,提供身為一個群體的自我認同。 - 老地方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很多人應該有小時候校外教學參訪古蹟的經驗,老地方本身可以做為一個教學的場域,實際看到這些保存下來的襲產能幫助大家更容易及清楚地了解歷史。而且這些學習的機會對所有年紀的人都適用,即使是已經把枯燥的中學歷史課本內容忘光的人,也可以享受在假期中造訪這些優美又有歷史的場域並解藉此了解更多。除了歷史,不同的地點因為自身的歷史與特色,還能夠交給人們對多元宗教的尊重與包容、自由、建築美學、建國及立法精神等不同的價值。文史保存工作者也花了很多心力設計教案或是導覽解說及展示的內容,來呈現給大眾更多元的內容。 - 老地方能激發創造力:
歷史與古蹟並不是失去生命的標本,許多藝術與文學創作者認為老地方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靈感,尤其是先賢曾創作的地方,例如文學聖地之於文學家,老演奏廳之於音樂家,老錄音室之於作曲家等。 - 連繫社區的情感:
老地方對於社區是很重要的,它們能凝聚社群。老郵局、車站、商店、教堂、學校、街道、街區、行道樹等,塑造了一個社區的特色,展現在地的個性,也營造出居民們對於家園的認同與情感聯繫。這些地標還經常是居民巧遇或是相約碰面的地點,維繫社區的緊密。當然,新的建築物也能具有上述功能;不過,真正的社區形成是需要時間,經過人與空間互動之後成長出來的。 - 繼續使用老建築最環保:
相較於新建築,甚至是新建「綠建築」,保存並繼續使用既有的建築體或許才是最環保的、能節約能源或是保護棲地的。因為,新建築開採、運輸新建材的碳足跡及生態衝擊都是很大的,若這新建築是破壞天然環境或綠地來興建,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有報告指出,一棟新的、比平均節省30%能源的綠建築,可能需要多至80年的能源節約方能抵銷興建時的耗能。 - 老地方增加經濟效益:
除了上述較難量化呈現的好處,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證實了保存老建築對於在地經濟是有好處的,歷史保存國民信託整理出了幾個重點:保存及活用老建築可以提供收入更好的就業機會,因為這些工作需要比單純新建建築更高的技能及付出,而且這些收益大多會留在當地社區;老地方的保存能促進襲產旅遊,因為前述的諸多好處,老地方經常成為吸引訪客、藝術家造訪,也因此帶來投資。甚至,統計顯示保有老空間與建築的社區其價值比起其他社區更穩定且成長。
說了這麼多老地方的重要性與「好處」,其實有負面意義,或是曾經發生不好事情的地方對我們也是很重要的。人類歷史中有許多黑暗的篇章,我們可以選擇埋藏過去,或是正視悲劇記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並補償受害者或追尋正義。
人類的暴力、苦難、痛楚、失敗必須正視面對,我們才有可能走回正確的道路上,而見證這些過往的地方可以幫助我們記憶與理解,甚至紀念。德國、義大利、南非等在近代經歷過極權、恐怖統治、屠殺的國家,紛紛以不一樣的方式留下對歷史的紀錄,提醒自己不要遺忘,進而嘗試彌補正義。
圖說:德國藝術家鋪設在納粹受害者的住家外地磚上的「絆腳石」,提醒人們勿遺忘過去。 攝影:The Profitcy/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授權方式:CC BY-SA 3.0 |
各位讀者也可上網下載及閱讀歷史保存國民信託的系列文章與季刊,並且發表您認為老地方重要的原因與價值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