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行動:
標籤: 田間記事
工作站的鄰居中,有一對老夫婦,阿公叫Tomad ,民國17年次(1928年)的他,仍像17歲一樣有活力,經常開著小發財車上山,或者載mamo(阿美語:阿嬤)去兜風mihalama(阿美語:玩)、到鎮上買東西。有時候,甚至騎著檔車霸氣出沒,帥到破表啊~
阿公Tomad同樣有一樣很帥氣的技能,就是編藤籃,但他不是從小學mitolik(阿美語:編織)。
Tomad年輕時被日本人叫去misakoli(阿美語:服苦力公差),成年後忙著工作,跑船回來後,做建築營造,快到退休的年齡時,50多歲才有機會學藤編,教他的師傅是夏家的阿公Tarod(這個族語名字的意思是指「草」),學到後背籃及側背籃的做法。
藤編在過去是男子限定的技能,因為要到深山野地、披荊斬棘取藤條,背材料回家、削藤、編織也要耗費力氣,非男生難以勝任。(其實很多家用品都是男生負責做的唷!)
圖:阿公說身體比較沒有力量了,不太方便去海邊,就在家編織吧!不編織真的會無聊耶,老是看電視也不是辦法。很自然地就會開始編東西。
編籃的材料全由黃藤的藤條製作,前置的備料工作「削藤片」,需要穩定的手,以右手固定拿刀,左手拉動藤片,控制刀子與拉動藤條的速度,越削越薄,從頭到尾幾乎一樣的厚度,這就是老經驗啊!經驗不夠的人,一不小心就會把藤片削斷,或厚薄不一,甚至切到自已的手。削下來捲曲的藤條碎屑也不是垃圾,蒐集起來,放到完全乾,是很好的起火材料唷~
圖左:一根藤條可剖成數小條帶皮的藤片,這時還有厚度,細工削薄前,可以直接切除一半厚度;圖右:用腳撕開不要的部分,再開始削,以節省時間。
圖左:削好的藤片側面觀,這就是手工削的厚度;圖右:會這樣斷掉是因為曾被土壤埋住,稍微一凹到就斷了,這樣的材料就不可用了,不耐用。
阿公Tomad說,現在很少人會藤編了,以後沒人會做怎麼辦呢?他希望部落的青年多學習傳統的技能,我問他,那你願意教年輕人嗎?阿公說,可以啊。
大家注意了,阿公願意教,有心想學藤編的年輕人們,請找阿公拜師學習喔!saicelen(阿美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