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93096172_cccc9257fa_b

2019墾丁秋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 作者 陳思宇
  • 日期 2020.12.21
今(2019)年度最後一場台灣珊瑚礁體檢,在13名熱血志工的協助下,於墾丁劃下完美的句點。墾丁珊瑚礁體檢由墾丁陽光潛水所認養,一年監測兩次,做為每年度體檢活動的起點與終點。較為難得的是,參與調查的志工多是固定成員,至少累積4次以上的調查經驗,彼此培養出十足的默契,也促使志工們有意願精進自我,本場次鄭教練特別邀請研究學者前來分享魚類辨識方法及珊瑚疾病,做為知識增能課程,志工們表示受益良多,下水後似乎大開天眼,在實際操作上更加得心應手呢!強化身為海洋公民科學家的自覺,未來不論是參與珊瑚礁體檢或是一般休閒潛水,都會更加關注海洋的生態樣貌,持續為這片美麗的大海貢獻力量。

體檢成果

調查日期:2019/11/16
調查樣點:合界
天氣:晴朗
水溫:26-27度
能見度:10-15米

調查結果顯示,5米和10米的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和軟珊瑚總和)為48.125%和62.5%,以國際標準來看,5米覆蓋率屬於「一般」等級(25-50%),10米的覆蓋率則屬於「優良」等級(介於50-75%),珊瑚組成主要以硬珊瑚為主,軟珊瑚則佔少數。

 

對比自2016年以來記錄的數據,5米的硬珊瑚覆蓋率平均約為35%,10米的硬珊瑚覆蓋率平均約為54%,今年度活珊瑚覆蓋率略高於平均值,顯示合界地區珊瑚礁皆有到達一般至優良等級,將持續以隨機設置觀測線的方式累積樣本數,持續進行長期觀測。藻類覆蓋率部分,5米和10米分別是6.25%和8.125%,和歷年同季數據對比沒有顯著差異。

 

指標性魚類部分,記錄到物種的以蝶魚居多,5米處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7.25隻,10米處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9隻。另外,5米處有記錄到罕見生物海龜及30公分以上的石斑,10米處則記錄到鸚哥魚以及裸胸鯙,以及不少小於30公分的石斑,然而因為小於30公分石斑不屬於指標性物種,因此未在圖表上顯示。在台灣海域,野生石斑遭受到嚴重的捕撈壓力,可以記錄到大石斑實在令人振奮,然而經由鑑定發現是人工雜交的龍虎斑,人工養殖石斑在野外通常難以存活,而生存下來又可能對當地生態系造成其他衝擊,須於未來持續關注。

 

龍虎斑 (謝宗宏 攝)

 

 

對比往年所記錄之數據,5米處於2017年4月記錄到最多蝶魚,而10米處則是2017年11月記錄到最多。由於墾丁合界海域一直是潛水界知名潛點,擁有豐富的珊瑚礁及魚類生態,調查的前一週,更有多位潛水員在此目擊到鯨鯊出沒,然而也有許多釣客會前往釣魚。由於很多內部外部因素會影響觀察的魚類數量,是否因人為干擾影響魚類族群數量,仍需持續觀察、建立合界的基準。

 

無脊椎動物的部分,5米與10米穿越線都有記錄到魔鬼海膽及硨磲貝,其他無脊椎動物則沒有觀察到。魔鬼海膽的族群密度,分別為5米11隻/100 m2及10米6.75隻/100 m2。硨磲貝的族群密度在5米與10米則分別是每100平方公尺1.5隻和1.25隻。

對比2016年以來的數據,魔鬼海膽的數量在5米處自2017年11月記錄到最多,每100平方公尺有90隻,之後逐年呈現下降趨勢,10米處歷年趨勢也略為一致。是否食物來源不穩或另有因素,則需要其他更深入的調查才能了解。

 

 

 

珊瑚礁體檢 明年見!

※更多墾丁秋季珊瑚礁體檢的照片

*合作單位

特別感謝墾丁陽光潛水籌備本梯活動,並支持氣瓶等潛水相關費用。

更多文章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春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春季 珊瑚礁體檢 ...
2023-12-28
今年隨著疫情降溫,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墾丁後壁湖(花園)春季珊瑚礁體檢由認養潛店...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12-28
2023年蘭嶼珊瑚礁體檢原訂在5月下旬,受瑪娃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延至八月下旬辦...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調查報告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2023-12-01
今年春季時,海洋公民基金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培訓了8位生態潛水員,於秋季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