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A logo

2018墾丁秋季珊瑚礁體檢

  • 作者 TEIA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日期 2020.12.21
林育朱

墾丁珊瑚礁體檢由墾丁陽光潛水認養,本次共有11名成員協助調查。

調查結果

調查日期:2018/11/17

調查樣點:合界

天氣:晴朗

水溫:26-27度

能見度:5米

調查結果顯示,5米和10米的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和軟珊瑚總和)為34.375%和53.75%,以國際標準來看,5米的覆蓋率屬於一般等級(25-50%),10米的覆蓋率則屬於優良等級(介於50-75%),珊瑚組成主要以硬珊瑚為主,軟珊瑚僅有零星分布。比對合界自2016年以來記錄的數據,5米處硬珊瑚覆蓋率大約在35%上下,而10米處則在50%上下。藻類覆蓋率部分,5米和10米分別是8.75%和8.125%,對照往年結果,除了2018年4月的藻類較高外,則沒有顯著差異。然而此次有觀察到零星的新死珊瑚,主要是枝狀和葉片型珊瑚,同時也發現結螺蹤跡,懷疑極有可能是結螺啃食造成,然而因為沒有直接觀察到結螺直接聚集在珊瑚上,因此還需後續持續觀察才能確定。

指標性魚類部分,兩個深度都有觀察到蝶魚和鸚哥魚。5米和10米蝶魚的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4.75隻和9.75隻;鸚哥魚則是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0.5隻和0.25隻。而10米穿越線相較5米穿越線記錄到較多魚種,包含石鱸、笛鯛,以及體長大於30公分的石斑。由於野外的石斑遭受到非常嚴重的捕撈壓力,因此可以記錄到大石斑實屬難得。

無脊椎動物部分,兩個深度的魔鬼海膽的族群密度分別為5米55.5隻/100m2,10米14隻/100m2。對照往年的數據,合界魔鬼海膽的數量還沒有很明顯的趨勢,但是一直都較台灣其他調查地點來得高,其原因有可能是食物來源充足、沒有天敵等諸多因素,究竟成因為何,需要其他更深入的調查才能瞭解。硨磲貝的族群密度則是1.5隻/100m2(5米穿越線)和0.75隻/100m2(10米穿越線)。而10米穿越線則還觀察到清潔蝦。

>>>更多照片

合作單位

特別感謝墾丁陽光潛水籌備本梯活動,並支持氣瓶及餐飲等費用。

贊助單位

共同主辦

更多文章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春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春季 珊瑚礁體檢 ...
2023-12-28
今年隨著疫情降溫,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墾丁後壁湖(花園)春季珊瑚礁體檢由認養潛店...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12-28
2023年蘭嶼珊瑚礁體檢原訂在5月下旬,受瑪娃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延至八月下旬辦...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調查報告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2023-12-01
今年春季時,海洋公民基金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培訓了8位生態潛水員,於秋季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