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4813762_bf745a3fd4_b

2016番仔澳珊瑚礁體檢成果

  • 作者 蕭伊真
  • 日期 2020.12.19

番仔澳喜見光鰓雀鯛魚群 遊客公德心需加強

2016年5月29日,14位志工一早齊聚於深澳安檢所後方,完成自2009年以來一年一度的番仔澳珊瑚礁體檢任務, 壹電視記者也於現場採訪志工們進行珊瑚礁體檢的過程

自2008年附近的深澳火力發電廠除役後,台電原規劃在番仔澳灣興建卸煤碼頭(距本次監測區西方約300公尺處)。幸而2012年「我愛番仔澳連線環保團體」和環資一同發起網路連署,3000位民眾及200多個社團的積極參與,成功地讓該興建計畫暫停,讓水深15-30米處的「番仔澳水晶宮」,得以不受破壞。

本次監測地點臨近深澳岬,過去因軍事管制,讓媲美野柳的地質景觀意外被保留下來,加上附近有漁業資源豐富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常吸引觀景民眾及釣客前來。無奈因缺乏管理,陸上常可見到民眾在此烤肉或遊憩後隨手拋棄的垃圾,破壞這片美麗的海岸土地。本次志工們在體檢之餘,也在海中撿拾了許多漁線、漁網、鉛塊、木蝦、路亞及各式瓶罐等廢棄物。為了讓美景能長存,今年曾有在地居民向新北市政府提出在鄰近的象鼻岩劃設自然保留區的討論,但因土地產權問題,加上未獲在地共識,至今仍為北海岸唯一未納入國家風景區的範圍。然而,未來即便公部門介入管理,卻可能在粗糙的觀光開發思維下遭到破壞,因此有學者提出由民間參與的環境信託,或許可為深澳岬的海陸美景,帶來另一種永續經營的可能。

體檢成果

調查地點:番仔澳

調查時間:2016年5月29日

水溫:25-26度

底質調查顯示,穿越線上呈現的底質組成較單一化,以岩台和巨石為主,5米淺處活珊瑚(硬珊瑚與軟珊瑚)覆蓋率僅18.8%,10米深處則更低,活珊瑚覆蓋率僅8.8%,屬「不良」等級。藻類在淺處覆蓋率為5.6%,深處則為7.5%。相較去年的紀錄,活珊瑚及藻類覆蓋率較低,可能因為此地的珊瑚礁並非均勻分布,而本次穿越線位置又較過去的調查位置離岸較近,受陸源干擾較大,但詳細原因為何需再持續觀察。

魚類調查的部分,深淺兩處皆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6.75隻(5米處)和 2.25隻(10米處);頗令人驚艷的是這次也紀錄到20公分以上的鸚哥魚,淺處的族群密度是每100平方公尺0.25隻,深處則為0.5隻。岩縫間常可見網紋石斑、玳瑁石斑躲藏或停留等待獵物,但僅於10米處見到一隻體長30-40公分的玳瑁石斑達到列入紀錄的標準。另外10米處觀察到一隻裸胸鯙,因此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25隻。在5米處紀錄的過程中,還觀察到上百隻的光鰓燕尾雀鯛成群移動,景象非常壯觀。

 

無脊椎動物方面,僅在10米處裸胸鯙附近的岩壁裂縫間紀錄到清潔蝦,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25隻,調查區內未觀察到其他指標性物種。不過近岸處1-2米水深的礁岩上,可見到相當密集的梅氏長海膽,棲身在由自己釋放出的酸溶蝕出的岩洞內,讓整片礁盤看起來像一座大型蜂窩,雖然這些孔洞可供其他小生物躲藏,但也有可能因此造成礁盤結構脆弱,易受海浪打碎,海岸也可能因失去礁盤阻擋而易受海浪侵蝕破壞。

 

人為活動影響對本處環境甚鉅,無論深、淺處,志工們都觀察到廢棄的漁網、漁線勾纏在礁盤珊瑚上,其他漁業及一般垃圾也散落在海中,志工們在調查之餘隨手撿拾的海中垃圾種類及數量就有:漁網2張、木蝦34個、鉛粒90個、路亞36個、保特瓶18個、鐵罐7個。

調查過程中正好遇到一位當地人浮潛徒手摘採石花菜,亦有其他潛客來此潛水,若不注意可能會受到上述漁業或海釣垃圾的傷害。鉛粒長期在海水中浸泡,可能會有鉛溶出,許多研究指出,鉛易累積於魚蝦貝類體內,若不小心食用到這些海鮮,長久下來將提高成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尿毒症、孩童智商損害等機率。呼籲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導及管理,來此處遊玩的遊客,在從事休閒娛樂之餘,也別忘了發揮公德心,隨手將垃圾帶走,亦建議釣客慎選釣具,避免因鉛錘、鉛球在垂釣時卡住礁盤缝而留置於水中,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更多番仔澳珊瑚礁體檢照片

贊助單位

共同主辦

更多文章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春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春季 珊瑚礁體檢 ...
2023-12-28
今年隨著疫情降溫,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墾丁後壁湖(花園)春季珊瑚礁體檢由認養潛店...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12-28
2023年蘭嶼珊瑚礁體檢原訂在5月下旬,受瑪娃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延至八月下旬辦...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調查報告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2023-12-01
今年春季時,海洋公民基金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培訓了8位生態潛水員,於秋季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