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橘

  • 作者 洪敬媛
  • 日期 2017.02.16

中文名

月橘

別名

七里香、十里香、千里香、石柃、石芬、四時橘

科名

芸香科

學名

Murraya paniculata

分佈

全島低海拔。

生態

花期由夏季到秋季,喜溫暖較濕潤的氣候,不耐寒,生長適合溫度介於攝氏20-28度。

特徵

  1.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高約1-10公尺,最高可達12公尺。
  2. 樹皮呈灰白或灰褐色。
  3. 葉為奇數互生的羽狀複葉。
  4. 小葉呈卵形至倒卵形互生排列,長3-5公分、寬1.5-2公分,葉上滿佈油腺。
  5. 頂生或腋生繖房花序。
  6. 花白色,星狀,極芳香,直徑約3-4公分,盛花時花瓣稍反折。
  7. 果為漿果,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尖銳,成熟時由綠色轉變為橙黃至朱紅色。

補充

首圖來源:Flicker。擁有者:Forest and Kim Starr。CC BY 2.0

邂逅總如春風,明快而短促,唯有映情入心,反覆思索納入回憶的珍藏,我們才能銘印這些重要的心境。

幾度踏入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綠森森的小徑,生機蓬勃如昔。在陽光初露臉的今天,我和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的夥伴一起進行步道生態觀察。穿過一片片樹林,濕氣透潤著白紙,筆尖在微皺的紙上逡巡移動,刻出了一個個名字。每一個名字就是一個緣分,是我們與世界上萬千眾生的短暫邂逅。不知不覺間,紙上爬了滿滿的紀錄,穿梭於台灣桫欏的陰涼裙襬間,我苦於記不住眾多的新生物,卻在眉頭緊皺之時,不遠的前方,蹦出了我熟悉的老朋友。

「七里香!」我驚喜地說道。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Jason Hollinger。CC BY 2.0)

七里香,白花爛爛,紅果滿枝;萬里天,浮雲輕輕,人心曠放。

卵狀的紅色柑果,在綠色的山林中看起來格外沁甜,比小指最後的指節還嬌巧的紅果,一顆顆結伴掛在枝頭上。滾著圓潤邊緣的小圓綠葉,不惜犧牲自己的風采,以純亮的鮮綠色,襯托著果子熟成的豔紅魅力。七里香的果期很長,從夏末到隔年春天都有機會看見她們的身影。不過七里香最有名的不是那可愛的果球,反而是在夏天燠熱的風吹過時,捎來的陣陣甘香。這也是她被稱為七里香的原因。記得第一次認識的七里香,是我家隔壁的圍籬。當時我和家人在附近散步著,吹來的陣陣晚風帶著一股甜香,拐過一個轉角後,原來是一片美麗的綠籬前院,在晚霞連天中盛放了朵朵白花。在至美而屏息的寂靜中,媽媽跟我說:「這就是七里香。」

一叢叢優雅的白花,綻放著五片透白的花瓣,就像迎接陽光的孩童,興奮地撐起花瓣,伸展的花瓣末尾甚至都向內蜷曲了呢!而一旁淡黃色的花苞則靜待著自己開展花瓣的最佳時機。深綠、淡黃、純白,這就是七里香盛開的靜雅顏色。七里香不只花朵有香氣,若將那光滑的葉片透著陽光看,會發現上頭蟄伏著許多半透明的油腺。將葉片揉一揉後,就會有剝橘子的橙香,而這種葉片上的點點及搓揉後的香氣就是芸香科植物特有的識別方式。

回憶中鮮明的白花與綠籬,與眼前的紅果綠葉相互交映,我出神地看著眼前的七里香,心裡漾出了一首詩: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 席慕蓉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Forest and Kim Starr。CC BY 2.0)

七里香是台灣很常見的綠籬,我想一旦認識了她,大概一輩子都躲不過那花香的年年拜訪吧!不過,被自然的美麗糾纏上,其實是件挺幸福的事,因為你會發現,即使只是路邊的尋常野草,都藏有莫大的驚喜。

送走了七里香,我們繼續尋找步道裡的其他生物。刷刷地記錄依舊持續著,頭頂上的大冠鷲隻身在蒼穹中盤旋。我閉上眼,聽大彎嘴畫眉圓滑歌唱、看銀腹蛛窸窣結網,感受七里香的果實在陽光下震顫。傳唱許久的遠古能量在自然谷蒸騰,那是天地萬物情感的流竄聲。

你,聽見了嗎?

當晚,回憶起七里香的清甜繚繞,大冠鷲的剪影周旋。細看著當時抄錄的筆跡,羅列的名稱平躺在微皺的紙張上,我撫過一個又一個的名字。「盲蛛、冷清草、肖楠、樹鵲、台北樹蛙、白匏子、七里香……」手指在七里香的位置上游移著。「下次看到她的時候,又會不一樣了吧。」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Hope Farm Soho 艾咪。CC BY-NC-ND 2.0)

小知識

七里香的應用

七里香的質材相當細緻,可作為良好的農具、手杖、筷子和印章的材料,而且花和果實均可食用,花朵漂洗後曬乾,也可泡茶或加入菜湯中作為天然香料。不僅如此,花可提取芳香油,花香還可驅蚊蠅,全株也可作藥用,有活血散瘀、行氣活血之功效。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