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海拔植物—以自然谷為例」志工課程記錄5

  • 作者 張嫈慈
  • 日期 2014.07.08

今日,我們邀請到植物達人江某老師來講授「低海拔植物—以自然谷為例」,讓老師帶領大家一窺植物的奧秘。序幕,就由魯迅的「林木伐盡,水澤湮枯,將來的一滴水,將和血液等價。」這句話揭開了!

聽完水資源的重要性及樹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之後,老師以「生物存在的本能是什麼?」這個問題進入今天的主題。生物存在有兩個主要的本能:生存及繁殖。而地球之所以適合生物生存,是因為葉綠素對環境改造進了一份心力,所以葉子是很偉大的存在!接著,老師帶大家了解辨識植物的基礎,從葉子排列的方式開始,看看是對生、互生、螺旋狀或是綻開狀,葉子是單葉還是複葉,從中,我們也學習到複葉是由單葉演變而來的。

接下來,老師提到了植物生存時所面臨的兩大危機:「氣候變化之考驗」與「蟲蟲危機」。為了因應氣候的變化,植物有許多應對的措施,像是菩提樹為了讓多餘的水分流走,而長出了長尾尖的葉子,稱為「滴水尖」。而這也被人類學習運用到了屋頂的排水設計上。

講述的過程中,我們也釐清了大家混淆已久的事情,第一,荷花其實就是蓮花!第二,蓮花的葉子並非全部挺出水面,有些其實也是浮在水面上的,是生長空間不足才會挺出。所以,以後要區分蓮花及睡蓮,要從葉子的形狀及質感來區分。

再來,植物防止被蟲吃的招數,也是令人大開眼界!主要分為長刺、化學武器、有毒、難吃、找打手、裝病、機關、黏液及陷阱等九種。例如:火炭母草葉面的黑色斑,就是要假裝自己是有病的,以欺騙蟲蟲不會來吃自己。

最後,老師介紹植物的危機處理美學─蟲癭。蟲癭的形成是昆蟲在葉子上產卵,植物因受到刺激而增生細胞將蟲卵包住,結果反而保護了小蟲。這是一種對蟲有利,對植物卻是傷害的「片利共生」。蟲癭的形態樣貌是由蟲和植物互相影響而成,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如此繽紛多變的樣子。結束前,老師勉勵大家,生命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每個人都有無限潛力,不要輕忽自己!

中午,除了大家合力準備的美味佳餚外,我們還品嚐到了在自然谷進行營隊活動的基隆家扶小朋友親手製作的美味米披薩。吃飽喝足之後,志工們又充滿幹勁的進行步道清掃的實作,將落葉滿地的步道打掃得乾淨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