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講谷_鼬獾

  • 作者 楊家豪
  • 日期 2022.09.29

自然谷棲地中,架有三台紅外線攝影機,協助團隊掌握這裡的生物影像,其中以鼬獾被拍攝到的數量最多,三千七百多筆的紀錄中,有高達兩千筆的鼬獾紀錄,這麼頻繁地出現,不禁讓團隊思考,鼬獾在鹿寮坑地區真的這麼多嗎?台灣其他淺山是否普遍出現大量鼬獾?以及鼬獾在過去的鹿寮坑有沒有什麼樣的趣聞?

紅外線相機裡拍攝到夜間活動的鼬獾

鼬獾屬於食肉目貂科動物,廣泛分布於台灣中底海拔地區,對環境適應力強,可以說只要有食物就可以存活,主要食用蚯蚓、蝸牛等無脊椎動物,因此經常出現在丘陵、農田、廢耕地等處,但由於是夜行性的動物,因此通常不容易被發現。身為台灣現存十種野生食肉目動物中最不會狩獵者,鼬獾的領域性不高,棲地範圍也不大,基本上食物夠多,牠不太會跑遠或是驅趕同類,可以吃飽最重要。從上述的幾個條件看來,自然谷環境少有人為干擾,又有豐富的食物來源,成為鼬獾活動的天堂好像也就十分合理了。

從自然谷的經驗來看,比對早期鹿寮坑的環境,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這裡過去有非常多的鼬獾生活。訪問地方耆老黃德助先生時,他提到鼬獾數量不少可是不常被目擊,家家戶戶肥沃的菜園經常成為鼬獾的自助餐,白天到園子裡一看總是一個又一個的窟隆,讓人不勝其擾。原來鼬獾會考著發達的嗅覺找尋食物,並以尖長的鼻子將土掘開,藉此找出最愛吃的蚯蚓。雖然不會直接將食物吃掉造成農損,但這樣的覓食方式也經常導致作物被挖出,倒在一旁的作物常讓農民看得心疼,對鼬獾自然也就沒什麼好印象。而這也讓我想起隔壁沙坑村的鄒村長到自然谷時,對啃了又不吃完食物的赤腹松鼠有極大的抱怨,認為這些松鼠過分又浪費。

鹿寮坑過去大量種植果樹,會因為鼬獾光顧而損失的,大概也就是自家那 些菜園子,是有點擾民但也不致造成太多損失,也許是因為這樣,訪問時人們對鼬獾沒那麼氣憤,反而是對牠的氣味印象深刻,「好腥好臭」是德助爺爺對鼬獾的第一印象,搭配上那嫌惡的表情,我都好奇究竟是有什麼陰影了。之所以會知道不常在白天活動的鼬獾很臭,主要是因為秋天的鼬獾,經常被發現白天倒在路上……

曾記錄到鼬獾在自然谷步道中死亡

由於過去我不曾對鼬獾有深入的認識,因此聽聞到這一現象時也是滿滿的疑惑,還跟社區的阿公阿婆們笑鬧著說肯定是吃太飽。本想著要在接下來的時間好好查找相關資料,卻不想在一場緊接著的講座得到解答。那是由自然谷舉辦的里山講座,邀請清華大學顏世清老師講述淺山野生動物議題,在老師的分享中提及鼬獾在秋冬時,常得到一種叫「犬瘟熱」的疾病,因此秋冬時常可見到鼬獾死亡。聽聞可能的原因之後也詢問了其他同事,的確過去自然谷有在進行路殺調查時,撿拾過完整鼬獾屍體,寄送回特生中心確定死亡個體中有犬瘟熱病毒。

在親身經歷這樣的過程後,更堅定了蒐集鹿寮坑社區與土地的故事的必要。保育團體也許有相關經驗,自然谷環境信託裡的諮詢委員會具備各種資源,若能將社區與土地互動的故事蒐集,一定能從中獲取不少知識,也可以做為橋樑將學院知識與地方經驗相互印證,里山釋然與野生物共同使用的場域,我們要做的不是建立新的秩序,而是試圖在地方的脈絡中,將友善、保育的力量放大,影響更多人願意多關心一點點,乃至於產生行動、改變。

指導單位-文化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輔導單位-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