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環境信託 廢茶園變次生林

  • 作者 周 昭蕊
  • 日期 2015.08.10

【2015-08-01 中國時報 記者林志成 報導】

2007年7月,有3個人集資買了新竹縣南何山的一座小山谷,命名「自然谷」,2011年起以公益信託方式交給環保團體管理,這些年來,從廢茶園逐漸發展成「次生林」(再次重生的森林),最近更被教育部青年署選為青年壯遊點。

自然谷位在新竹縣芎林鄉與橫山鄉交界稜線的南何山上,海拔300多公尺,曾是茶園及柑橘園,8年前,竹科工程師吳杰峯和兩位朋友吳語喬、劉秀美等3人,集資600多萬元買下1.8公頃土地,之後將其中1.2公頃林地,以公益信託方式交給環保團體管理,成為國內第一起環境信託案例。

自然谷2011年起由荒野保護協會管理,去年10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接手,靠著募款及號召志工來改造土地,這幾年谷內生物資源迅速恢復,可以看到台灣藍鵲、穿山甲及飛鼠等許多動植物,生態資源豐富。

教育部青年署科長劉佳綾表示,自然谷在環境信託後,致力於守護低海拔森林並且擴大保護面積,這幾年來看到不錯成果,今年4月被青年署選為青年壯遊點,可獲得20萬元補助,也成為國內青年透過生態認識台灣的重要據點。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祕書長孫秀如說,現在許多民眾到動物園看動物,但貓熊吃的竹子卻不是台灣產的,這很不正常。他們要打造自然谷成為人、動物、植物和諧共生的場域,在這裡,生物都可以「自給自足」。

孫秀如表示,經營自然谷,除了要經費,也需要志工,他們除了募款,也推動「生態工作假期」,號召民眾付費來當生態志工,一起成為森林守衛者。

參加自然谷「生態工作假期」,1天費用約1000元,要幫忙整理竹林或移植樹苗,然後燒柴煮水,體驗農村生活。第一次參加的張小姐說,能夠這樣深入的生態旅遊,感覺非常棒,是以前不曾有過的體驗。

孫秀如說,自然谷原本是廢棄的茶園,經過幾年改造,現有262種維管束植物,其中22種是台灣特有種,還有130多種蜘蛛,也可看到穿山甲、螢火蟲、鳳頭蒼鷹等生物,這都是環境信託的成果。(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