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

守護台灣土地記憶 陽明山美軍眷舍工作假期

  • 作者 TEIA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日期 2020.12.25
周昭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專案經理)

編案:陽明山上除了有一座國家公園外,各位知道山上還有著台灣第一個呈現西方住宅區規劃的地方-陽明山美軍眷舍嗎?這次專欄帶著各位一同來到陽明山,認識美軍眷舍群與守護她們的故事。

陽明山美軍眷舍群 ,無人居住維護的老房子面臨著損毀倒塌的狀況

陽明山美軍眷舍群 ,無人居住維護的老房子面臨著損毀倒塌的狀況。

有台北後花園美稱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許多大台北地區居民踏青、郊遊及泡湯的好去處。而陽明山除了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及礦產資源外,更陪著台灣經歷不同歷史階段,而留下許多特殊景觀及歷史建築。包括日治時期所建造的草山派出所,以及二戰美援時期的美軍眷舍群。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富含歷史意義及特色建築,逐漸被淡忘,也因無人居住及維護而逐漸頹敗。

在地發起 守護土地記憶

陽明山美軍眷舍群是台灣歷史中,1950年代冷戰時期美軍協防台灣的重要見證,位於中國文化大學附近,佔地約13.88公頃,約擁有150棟美式建築,供1970年代以前的駐台美軍軍官、顧問及其眷屬居住。

然而美軍離開至今35年,許多老屋因缺乏維護漸漸毀損。為了保存台灣歷史文化景觀,2011年在地居民共同發起成立「台北市陽明山古蹟聚落生態護育聯盟」(以下簡稱陽古聯盟),開始了古蹟文化保存維護運動,集結民間力量,承租老屋,並逐步修復,希望從陽明山美軍眷舍群開始推動守護陽明山生態、歷史文化、建築、交通、與水資源保護及減少汙染等方向的行動。

數年前,陽明山美軍眷舍群因為面臨改建的開發壓力,在當地居民及文史保存人士努力奔走下,終使部分建物被登錄為歷史建物,且全區列為文化景觀。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陽明山獨特的歷史文化,陽古聯盟長期培訓種子講師,並和許多NGO團體合作舉辦假日文化及生態導覽活動。除此之外,聯盟也和文化大學合作,讓學生參與陽明山美軍眷舍歷史探訪工作,深入了解並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珍貴的回憶,從中認識台灣歷史,關心週邊環境變化,參與土地守護行動。

老屋守護下一步 房屋綠美化結合水資源再利用系統

陽古聯盟成立至今,除了歷史記錄及導覽,擴大民眾認識陽明山美軍眷舍群外,聯盟自2013年開始集資承租老屋,聘請專業師傅修復老屋,也邀請民眾一同參與工作。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去(2014)年開始與陽古聯盟合作,結合企業志工力量,舉辦「陽明山美軍眷舍生態工作假期」,邀請台灣天柏嵐會員參與老屋維護行動,將老屋身上厚重的灰塵清除,恢復過去亮麗面貌。

除了老屋維護外,志工工作還包括移除庭園中外來種植物,並種下台灣原生蜜源及食草植物,以生態庭園概念進行管理,增加生物棲地友善生態空間,並以人工除草的方式協助社區居民減少使用除草劑。

藉由志工夥伴的力量,逐步完成房屋修繕及環境維護工作後,下一步思考的便是幫老屋設計雨水回收及生態廁所等資源再利用系統。讓老屋共同加入水資源守護行列,讓陽明山美軍眷舍群,不單是歷史文化保存行動,更能友善生態並妥善運用各種生態資源的社區。志工也藉此認識雨水回收系統的設計其實並不難,只要了解其原理後,便可試著在家中也嘗試設計一個,儲存的雨水,不但可以做簡單的沖洗,也可作為澆灌花木的水源,不但節省使用自來水節省家庭開銷,更可妥善運用雨水。

志工努力清除庭園中大花咸豐草

志工努力清除庭園中大花咸豐草。

透過陽明山美軍眷舍生態工作假期,在地社區媽媽為參與守護行動的志工介紹美軍眷舍歷史,帶著志工認識美軍眷舍老樹及老屋,訴說長期參與美軍眷舍保存運動的理念。而聯盟也在假期中讓志工體驗手工植物染活動,社區媽媽帶領志工在自然中採集並認識生活周邊植物特色,在一條條的手帕上染出屬於自己特色的花紋,感受自然的多樣。透過生態工作假期讓志工夥伴體驗到40多年前美軍眷屬的生活痕跡和文化,也體會到保存老房子的不易與用心。

隨著老房子的煙囪冒出一縷縷白煙冉冉向上,就像在工作假期中,被激起對文史及生態保存的新希望。期待更多人加入土地守護行動,以友善的態度共享這美麗的社區。

陽明山,有說不完的故事與許多的秘境,一座蘊藏著多元文化遺跡與多樣性生態的場域,需要你來保育。

在修復過後的美軍眷舍中用壁爐圍爐。

在修復過後的美軍眷舍中用壁爐圍爐。

更多文章